


桃園市議員李柏坊、陳治文、前議員邱顯二、內政部營建署副總工程司陳志偉、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副處長周世銘、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北區分處副分處長顏慧敏、市府水務局長劉振宇、大溪區長陳嘉聰、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長陳倩慧、月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旺根、月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黃興、總幹事廖春景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鄭市長指出,大溪污水下水道系統目前接管數已達5,074戶,均排入大溪水資源回收中心,經處理後排放至大漢溪,每日處理污水量為3,750噸,現已明顯不足。因此,市府積極爭取建設,內政部於去年12月1日核定「大溪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二期修正實施計畫」,二期擴廠建設經費為1.4億元,預計今(110)年設計,明(111)年發包興建,建設完成後,每日約可處理7,500噸污水量,並以接管8,000戶為目標,能有效保護大漢溪流域水質。

市府近年持續投入板新給水廠及石門水庫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建設,並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計畫改善大漢溪水質,合作推動13項計畫,目前已完成今日竣工的月眉里污水下水道,以及復興污水下水道系統、三民污水下水道系統、月眉人工溼地排水自然淨化系統、大嵙崁人工溼地、員樹林礫間淨化設施、順時埔地區及百吉地區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等8處;另有大溪污水下水道系統、埔頂污水下水道系統、石門污水下水道系統、小烏來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及巴陵地區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等5處積極建設中,未來持續推動水質改善計畫。

鄭市長談到,市府積極推動全市12處下水道系統,桃園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已從升格前的5%提升至25%,預估4年內可達50%。桃園重視水資源和生態保護,長期推動水質保護、防災滯洪、營造親水環境及用水調節等計畫,因有用心建設,才能歡喜收穫,在此次抗旱期間,市府也展現多年的努力成果,讓桃園在水情嚴峻時期,仍擁有充足水源,滿足基本民生用水需求。

大溪自然生態條件得天獨厚,市府結合農遊和戶外教學,促進休閒農業區發展;也於「溪洲觀光服務中心暨低碳轉運站」舉辦大型露營活動,串聯大溪慈湖步道,推出慈湖水舞光雕秀,成功吸引遊客到訪;此外,也利用中庄調整池與中庄二期周邊土地,打造中庄天空之城及跨河吊橋,串聯中庄親水園區至山豬湖生態園區,打造大溪成為新的休閒亮點。